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资助、TUNA MACAENSE(澳门人乐队)及澳门音乐监制苏耀光共同制作的新专辑《澳门回忆II》(Memórias de Macau II),以音乐为桥梁,让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」与「极度濒危语言」重新焕发生机。专辑中所有歌词均源自澳门最后一位精通土生葡语写作的诗人——阿德(Adé)的诗集,将其笔下的文字谱上乐韵,让濒危语言通过歌声被听见、被记住;专辑内六首歌曲将于各大音乐串流平台正式发布,方便大众聆听这份独特的文化旋律。


为凸显澳门中西多元共融的独特风格,专辑特意邀请中乐手、儿童合唱团参与合作,并融入葡式传统乐器,搭配一众本地出色的中西乐乐手,在旋律间勾勒出澳门的文化交融底色。而歌词的载体——土生葡语(Patuá),是澳门独有的方言,揉合葡文、马来语、粤语及其他语言而成,曾是澳门土生葡人族群的共同语言,更是见证澳门百年历史的「活化石」。随着政府推动官方葡语,这种独特方言逐渐式微,近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「极度濒危语言」,《澳门回忆II》的诞生,亦是对这一语言的紧急保育与传承。


此次专辑的文化传承意义,更与澳门资深乐队「澳门人乐队」的理念深度契合。「澳门人乐队」成立于1935年,最初由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,80至90年代期间曾因战争暂停运作,至今已走过80余载。1990年,土生葡人左文轩(Russo)接手乐队并重组——当时原乐队仅剩2位成员,不舍解散的他们邀请了本有自己乐队的Russo及其团队加入,最终形成了如今大众熟知的「澳门人乐队」。

「澳门人乐队」主唱Russo接受访问,他坦言:「土生葡语真的不是那么多人讲了,最初我真的只是唱,我都感觉不到它的涵义,但是今时今日我已经知道土生葡语很重要,很多观众都爱看我们的演出」。透过这支本土著名土生葡人乐队的经历与声音,我们能更真切地触摸到澳门土生文化的温度,也让《澳门回忆II》的文化传承使命更具分量。












